欢迎光临在职研究生招生网,为您提供专业择校&备考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考古研究生田野发掘记:“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来源:在职研究生招生网 时间:2017-10-12 15:38:28
分享到
  【导读】考古研究生田野发掘记:“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对于考古专业的学生来说,田野考古实习如同一种成人仪式一样:只有经历过了一段时间的田野实习,你才是进入了考古专业,才能真正地了解什么叫做“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2014年、2017年两个暑假,我走进张掖黑水国西城驿遗址,在这里进行田野考古实习,完成我进入考古学专业领域的“成人礼”。在实习期间,我深深的明白了何谓考古中的绝望,什么是考古中的希望,考古为什么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初入田野

  张掖市黑水国西城驿遗址位于河西走廊地区,该遗址是一个居住遗址,不同于大家心目中“考古就是挖坟”的传统认识,我们探索的是当时人类现实生产与生活的问题,比如他们怎么炼铜,怎么种植庄稼,怎么建筑房屋。

  初入田野,踩上古人生活的土地,胆战心惊,不敢肆意妄为:生怕自己破坏了遗迹,无法按照田野考古规程去发掘,导致无法阐释地层形成的原因,无法完整复原当时人们生活的过程。一切都充满着新鲜感,一切都充满着神圣感。

  手拿手铲,学着师兄对着地面上那些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质地的土画圈,学着师兄清理遗迹。拿着画板,学着绘制各层遗迹单位平面图、探方四壁图、各个遗迹平剖面图。每天下工前,写好探方日记,对每天出土的哪怕是一块骨头,一块陶片进行登记,写好标签放入文物标本库。晚上整理每天的各种资料,比如说地层堆积、遗迹堆积记录表,发掘记录表,采样登记表,如果出了完整的陶器、石器、铜器等具有典型性的器物,还得画好器物图,这样的生活充实又紧张。考古学生在用自己每天的日记、图纸、文物标本编写出这个遗址的田野考古报告,也用这些记录把书中的那些空洞的“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理论变成实践中能为我所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曾经看到的那些田野考古报告中的那些图,那些记录不是那么轻易得来的,有那么复杂的程序,每一步都是有文字,有照片,有图纸作为证据。手铲释天书,在实践中,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每隔一段时间,老师都会将大家集中在一起,聊聊现在发掘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集中解答一些发掘中出现的问题,因为工地中学生的学历层次跨度大,博士、硕士会讲自己的研究成果,大家一起学习。在学术沙龙中,老师会提意见,同学们也会给你抛出一些你原来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这些意见和问题为你后续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学术沙龙

  考古研究生田野发掘记实地发掘:希望与绝望交织的旅程

  田野实习的绝望和希望并存,在希望中不断绝望,在绝望中寻找到希望。

  发掘刚开始时,站在探方边上的我,总是憧憬着这个地方能出房址、墙址、墓葬,最次也应该是一个灰坑吧。但是,在发掘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空方(没有任何文化遗迹的地方,只有自然堆积)的现象。在这样的失望当中,我开始按照考古规程,按照田野考古课程中讲述的地层学原则,由晚及早发掘一个探方,在不断刮面和以几厘米的厚度用手铲往下清理的过程中,我旁边的探方中出现了墓葬,而我的啥都没有。在这种煎熬下,某一天,我发现了一些土质土色与周边地区不一样的地点,激动万分的我需要找到这些土质土色不一样的地点的边界,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继续刮面。但是在经过多次刮面后,很可惜还是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遗迹现象。失落乃至绝望的我甚至想过各种方法去解释这种现象,但发现这些理由都无法说服自己。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继续洒水刮面,只有继续利用“平剖结合,远观近察”这八字真言去判断遗迹的走向和范围,在往下清理了将近20厘米时,终于出现了一个完整的圆圈,终于出现了一个完整的遗迹。站在探方隔梁上的我,会像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表现出的欣喜若狂。

  以上就是关于考古研究生田野发掘记的全部内容,更多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信息关注在职研究生考试网(www.duyan.com.cn)

  【相关文章推荐】

  在职研究生个人简历如何填写学历一栏?

  解读:考研报名择校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它是成功的第一步!

  报考须知:在职研究生报考都会遇到的二十个问题

在职研究生
  • 在职研究生招生
  • 在职研究生招生
  • 在职研究生网
Copyright 1994-2024 北京中知易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在职研究生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56911号-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