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教育 ‧ 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您所在的位置:
返回网站首页>>

2017年同等学力国考心理学综合真题及答案

题数:共36题
分享到

201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在数值上为(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幂函数关系 D.对数函数关系

  2.以语义编码为主的记忆类型是(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3.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而无法解决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后,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这种现象称为( )

  A.气氛效应 B.地板效应

  C.酝酿效应 D.定势效应

  4.在解决问题时,反应慢但准确性高的认知风格是( )

  A.沉思型 B.冲动型

  C.场独立性 D.场依存性

  5.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 )

  A.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 B.开始具有延迟模仿能力

  C.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 D.可以完成液体守恒任务

  6.在弗洛依德看来,“自我理想”属于( )。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本能

  7.在实验研究中有意加以改变、操纵的事物、条件或特征称为( )

  A.自变量 B.控制变量

  C.因变量 D.无关变量

  8.在次数分布中处于50%位置上的数值称为( )

  A.中数 B.平均数

  C.众数 D.标准分数

  9.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是( )

  A.顿悟 B.顺应

  C.强化 D.同化

  10.贾德根据水下打靶实验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原理说 D.关系转移说

  11.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A.定势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12.社会心理学家伯科威茨以“武器效应”研究为根据,进一步修正了( )

  A.本能理论 B.挫折侵犯理论

  C.去个性化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13.已知一个班级全体学生数学、物理两门课程考试成绩的排名次序,要描述数学、物理成绩的相关程度,应计算( )。

  A.积差相关 B.点二列相关

  C.二列相关 D.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14.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

  A.1和0 B.0和1

  C.1和1 D.0和0

  15.一次语文考试的全班平均分为67,标准差为6,某同学成绩的标准分数为0.5,该同学在这次考试中的原始分数是( )

  A.60分 B.67分

  C.70分 D.73分

  16.在回归分析中,回归平方和在总平方和中所占比例叫做( )

  A.回归系数 B.确定系数

  C.变异系数 D.复相关系数

  17.正确百分数是一种( )

  A.内容参照分数 B.常模参照分数

  C.结果参照分数 D.预期效标分数

  18.衡量测验有效性的参照标准称为( )

  A.效度 B.信度

  C.常模 D.效标

  19.以50为平均数、10为标准差的导出分数叫做( )

  A.C分数 B.T分数

  C.九分数 D.十分数

  20.与心理学其他研究方法比较,实验法的显著特点是( )

  A.操纵与控制变量 B.采用实验仪器

  C.采用心理测验 D.在实验室进行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后像

  2.社会化

  3.复本信度

  4.冒险转移

  5.相关系数

  6.支架式教学

  7.陈述性知识

  8.最近发展区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动机的功能。

  2.表象的概念及特征。

  3.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

  4.心理测验的主要功能。

  5.样本的大小应该考虑的因素。

  6.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应用价值。

  2.婴儿言语发生发展的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受性就越小。相反,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则感受性越大,成反比关系。

  2.【答案】C

  【解析】长时记忆按语义,语言的特点及主观组织成整体来进行编码。

  3.【答案】C

  【解析】酝酿效应是指解决问题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紧张的思索之后,仍未找到问题解决的答案,但是当你稍稍休息后,突然找到了答案。

  4.【答案】A

  【解析】A项,沉思型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B项,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C项,场独立性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D项,场依存性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5.【答案】D

  【解析】皮亚杰一般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的儿童开始出现“守恒”,开始能独立组织各种方法进行正确的逻辑运算(如分类等),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

  6.【答案】C

  【解析】弗洛伊德将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两部分,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7.【答案】A

  【解析】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

  8.【答案】A

  【解析】中位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即在这组数据中,有一半的数据比他大,有一半的数据比他小,在次数分布中处于50%的位置。

  9.【答案】D

  【解析】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不仅用认知结构同化论的观点解释知识的获得、保持和遗忘,而且用认知结构的观点来解释知识学习的迁移。根据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如果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没有适当的可利用的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那么学习只能是机械地学习。

  10.【答案】C

  【解析】贾德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水中打靶实验,他把十一二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成A,B两组练习水中打靶。对A组被试先教以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而后进行练习,B组则只进行练习、尝试,而不教原理。当他们达到相同的训练成绩以后,增加水中目标增加水中续打靶时,学过原理的一组的练习成绩明显优于未学过原理的一组。贾德认为这是因为学过原理的一组已经把折射原理概括化,从而对不同深度的靶子都能很快作出调整和适应,把原理运用到不同深度的特殊情境中去。贾德用水下打靶实验说明了原则和概括性的迁移,认为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是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学习者在A学习中获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可以部分地或者全部地运用到B活动的学习中。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越好。

  11.【答案】D

  【解析】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指交往双方形成的最初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12.【答案】B

  【解析】武器效应是指情境中与侵犯相关的一些线索,如刀、枪、棍等器械往往会成为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的现象。伯科威茨引入情绪唤醒,对攻击线索的认知等中介变量,对多拉德的挫折-攻击说进行了修正。伯科威茨认为,挫折导致攻击是因为消极情感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挫折是令人讨厌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由这种挫折产生的消极情感,如愤怒,确实能够引起最初的攻击的倾向和准备性,但会不会产生外在的攻击行为,取决于对攻击线索(如刀枪)的认知等一系列因素。

  13.【答案】D

  【解析】A项,积差相关需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①要求成对的数据,即若干个体中每个个体都有两种不同的观测值。②两列变量各自总体的分布都是正态,即正态双变量,至少两个变量服从的分布应是接近正态的单峰分布。③两个相关的变量是连续变量,也即两列数据都是测量数据。④两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应是线性的。B项,点二列相关的一列变量是连续变量(等距或等比变量),另一列是真实二分称名变量(如男和女,对与错等)。C项,二列相关的两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但其中一个变量被人为地划分成二分变量。D项,斯皮尔曼等级相关主要用于解决称名数据和顺序数据相关的问题。适用于两列变量,而且具有等级变量性质具有线性关系的资料。学生物理、数学的成绩排名,属于顺序数据。 故选D项。

  14.【答案】B

  【解析】标准正态分布又称为u分布,是以0为均数、以1为标准差的正态分布,记为N(0,1)。

  15.【答案】C

  【解析】

  X=70,即该同学在这次考试中的原始分数是70分

  16.【答案】B

  【解析】确定系数是指纳入模型的自变量所解释的因变量的方差占其总方差的比例,也可以看作回归模型对因变量的预测能力,是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度量。

  17.【答案】A

  【解析】内容参照分数是用来描述被试对规定内容的掌握和熟练程度的。常用的有掌握分数、正确百分比、内容标准分数和等级评定量表等。掌握分数以“通过-失败”这种二分法记分会失掉一些信息,因此有时需要以被试对内容掌握的程度来报告分数,最简单的指标就是正确百分数。正确百分数=(答对题目数/总题目数)×100%。

  18.【答案】D

  【解析】效标就是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它是独立于测验并可以从实践中直接获得的我们所感兴趣的行为 。

  19.【答案】B

  【解析】T分数是统计中求相对位置数量的一个概念。在求相对位置数量时,为避免Z分数中小数点和负值情况,常使用T分数。它以50为平均数、10为标准差。公式如下:T=10Z+50,式中:T表示T分数,Z表示标准分数。

  20.【答案】A

  【解析】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以引起被实验者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研究其心理规律的方法。实验法的特点在于研究者可以主动地选择时间、地点并严格控制条件,以引起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并能依据目的,使心理现象重复发生,以便进行反复观察,积累材料,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其他三项不是实验法所必需的条件。

  二、名词解释

  1.后像

  答:后像是一个视觉生理现象,其在视觉刺激停止后的形象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即形象感觉有一种残留现象,称为后像。后像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两种。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称为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称为负后像。

  2.社会化

  Pict 答:社会化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个体的社会化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经验。

  3.复本信度

  答:复本信度是以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复本)来测量同一群体,然后求得被试者在两个测验上得分的相关系数。复本测验有两种方式:在一种是在同一时间里连续进行测验,另一种是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测试。前者可以判断两次测验内容之间是否等值,因此用这种方法得到的信度系数也被称为等值系数;后者不仅可以判断两次测验之间内容的等值状况,而且可以反映出时间因素对被试潜在属性的影响程度,因此用这种方法得到的信度系数也被称为等值稳定系数,并且对测验进行的评估最严。

  4.冒险转移

  答:人们在独自进行决策时,愿意冒的风险较小,倾向于较为保守的选择成功可能性较大的行为。而如果改由群体共同决策,则最后的决定会比个人决策时有更大的冒险性。种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具有冒险性的现象,就称为“冒险转移”。冒险转移有以下几点原因:(1)责任分散:冒险转移与社会懈怠相关,社会懈怠中包含更少的个体责任;(2)群体成员的社会地位经常在一定程度上由他们是否敢于冒险来决定,使得人们为了维持在群体中的高地位采取更加冒险的决定。群体中高度自信的风险采纳者倾向于说服缺乏信心的群体成员接受更大的挑战。

  5.相关系数

  答:相关系数是两列变量相关程度的数量指标。样本相关系数用r表示,总体相关系数用ρ表示。相关系数取值通常在一1.00~1.00之间,这里讲的是线性相关,即使当相关系数为0时,仍可能存在曲线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大小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相关系数的符号表示相关关系的方向,如r=+1代表完全正相关,r=-1代表完全负相关。

  6.支架式教学

  答: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辅助学习”为基础而提出来的,是指建构主义强调的通过教师的帮助(支架)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

  7.陈述性知识

  答:现代知识观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种知识与人们日常使用的知识概念内涵较为一致,也称为狭义的知识。比如:“大多数鸟儿都会飞”“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小明不爱吃苹果”等。陈述性知识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通常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

  8.最近发展区

  答: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三、简答题

  1.动机的功能。

  答: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动机激活力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一般认为,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2)指向功能

  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动机的维持作用是由个体的活动与他所预期的目标的一致程度来决定的。

  2.表象的概念及特征。

  答:(1)表象的概念

  表象是指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前者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后者指对知觉形象或记忆表象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表象具有直观性,但不如知觉映象鲜明、完整和稳定。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是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根据表象形成时其主导的感觉通道不同,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表象等。

  (2)表象的特征

  ①直观性

  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

  ②概括性

  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抽象性。

  ③可操作性

  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3.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

 



  4.心理测验的主要功能。

  答:心理测验是根据心理学原理,设计程序,对心理因素进行测量。心理测验一般测量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心理测验类似问卷,不同之处是心理测验要求被试最好的完成测验,而问卷则只要求被试平常发挥就行。测验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测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①人才选拔

  通过合适的心理测验可以预测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适宜性,可以提高人才选拔和职业训练的效率。

  ②安置

  通过心理测验可以对已经入学的学生因材施教,可对部队的战士按特长分配兵种,对工厂中的工人按能力分配工作,以做到人尽其才。

  ③诊断

  可以在临床上诊断各种智能缺陷、精神疾病等也可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

  ④评价

  可以评价人们在学习和能力上的差异、人格的特点以及相对的长处和弱点,评价儿童已达到的阶段等。

  (2)测验在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①搜集资料

  ②建立和检验假说

  ③实验分组

  5.样本的大小应该考虑的因素。

  答:样本大小通常取决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1)研究的类型

  在心理学研究中,一般量化研究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作支撑,而质性研究则需要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其次,当研究对象为特殊群体时,由于被试总体数较少,所以样本抽取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样本大小。

  (2)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

  研究所需要的精确度越大,样本数越大;反之样本数小。

  (3)允许误差的大小

  研究允许的误差越大,所需样本数越小;反之所需样本数越大。

  (4)总体的同质性

  总体中被试差异越小,同质性越高,所需样本数越小;反之所需样本数越大。

  (5)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研究者有足够的时间和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可以尽可能地寻找多的被试进行施测,以保证研究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6)取样方法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简单随机取样法、系统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整群随机取样法、多段随机取样法。

  如果要求的精度高,允许的误差值小,研究总体的异质性大,就要考虑使用较大的样本。

  6.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答: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研究思路的生态化

  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化趋势强调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情境下研究个体与自然、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心理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使心理学研究更为客观、更接近自然、更接近真实,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生态效度。

  (2)研究方式的多学科化

  心理现象所涉及的问题纷繁复杂,往往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心理学多学科的研究方式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心理学内部各有关分支学科的协作;另一种是心理学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哲学、神经科学、教育学社会学、医学等的协作。

  (3)研究范式的跨文化特点

  跨文化研究对于丰富心理学研究成果、弄清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及其适用范围等基本问题意义重大,已成为心理学研究一种新的范式。

  (4)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主要表现在:①主张采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和探讨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以对不同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相互比较、补充和验证;②强调和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以揭示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③强调采用综合设计方式,如兼有纵向设计与横向设计优点的聚合式交叉设计;④注重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5)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心理学研究中录音、录像、摄像、照相设备以及各种专门研究仪器、工具(如运动房屋、视崖装置、信号发生器、面部情绪变化测试仪、运动分析器、自动记录仪、分析仪、眼动仪等)都得到了广泛采用,一批现代化的观察室和实验室纷纷建立。

  (6)研究结果的数量化

  当代科学技术和数学科学的发展,加速了心理学研究的数量化趋势,表现为:①在研究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元分析方法;②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已成为最重要的计算工具;③在传统使用定性方法的领域,开始采用“元分析”等定量方法;④模糊数学在心理学研究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四、论述题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应用价值。

  答: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一种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个体具有复杂的多层次需要组合,基本的具体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排成金字塔形状,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①生理需要是人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需要。它包括对食物、水、氧气、性、排泄和休息等的需要。

  ②安全的需要是对稳定、安全、秩序、受保护的需要;免受恐吓、焦虑和混乱的折磨的需要。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主要指需要朋友、爱人和孩子,渴望在群体中与同伴有深厚的关系。爱的需要,他认为爱是一种两个人间健康的、亲热的关系,它包括了相互依赖。他指出,缺乏爱,会抑制成长以及潜力的发展。

  ④尊重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对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两: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地位、名誉和赏识。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指人的成长、发展、利用潜能的需要。

  马斯洛将这五种需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需要,又称匮乏性需要,是个体不可或缺的普遍的生理和社会的需求,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当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直接危及个体的生命;另一类需要是发展性需要,又称为衍生需要,是个体自身的成长和自我实现趋向所激励的需求,不受本能的支配,不受人的直接欲念左右,这种需要的满足可以延迟,需要得不到满足也不会危及个体的生命,但满足这种需要会使人产生愉悦的感受。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高级需要。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的满足复杂,其满足需要很好的外部条件。这五种需要都是 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但自我实现的需要时成人后才出现;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成为推动个体活动的主要动力,而已满足的需要不再是当前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需要的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1) 马斯洛需要层次应用价值

  ①马斯洛需要层次应用于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学习需要,成就和尊重的需要才能调动学牛听课和做作业的积极性。在思想工作中,要重视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爱的需要和美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②马斯洛需要层次应用于工作

  a.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使人们能在这种条件下较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达到自我实现。

  b.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做一个采访者,为发挥人的才智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减少和消除职工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c.在奖励方式上,提倡满足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内在奖励。第四,在管理制度上,提倡“以人为本”,一切管理工作均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基础。

  2.婴儿言语发生发展的机制。

  答:言语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不仅因为语言是人类心理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而且因为语言在婴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其以后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而重大的影响。

  (1)婴儿言语发展的两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1~1.5岁)

  这是理解言语发展的阶段,儿童本身积极的言语交际能力在此阶段发展不显著。

  ②第二阶段(1.5~3 岁)

  这是儿童积极言语能力发展的阶段,是儿童言语发展上的一个跃进阶段。

  (2)婴儿期言语的发生

  一般认为,婴儿说出第一个与某一事物有特定指代关系的母语中的词,就标志着言语的发生,婴儿言语发生的时间在10~14 个月之间。

  ①婴儿词语的意义

  心理学家在对婴儿最早的词语进行分析后发现,婴儿早期的词语具有很强的场合约定性,即它们只能用来指代很有限的某个特定情境下发生的某一特定的事物,还不具有概括意义,只具备原始的指代性、对应的象征性和一定的交流意义。

  ②词语的获得和运用

  在言语发生阶段,婴儿词语的获得与运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体现:a.继续掌握一些场合限定性较强的词;b.已掌握的词开始摆脱场合限定性,获得初步的概括意义;c.开始直接掌握一些具有概括性和指代性功能的词语。

  (3)婴儿期言语的发展

  ①词语数量

  10~15个月间,婴儿平均每个月掌握1~3个新词,15个月以后增长的速度加快,19个月时婴儿已能说出约50个新词了;以后平均每个月掌握25个新词,19~21个月会出现“词语爆炸”现象;在此后的2个月里,婴儿说出第一批具一定声调的“双词句”,从而结束了单词句阶段,进入了词的联合和语法生成阶段。

  ②双词句的生成

  双词句的特点是,它比单词句表达的意思更明确,已具备语句的基本成分,但它仍是简略、断续、不完整的。双词句的生成规律有两种:a.“中轴开放式联结,即以常用词为“中轴”,在其前或其后联结一个关于事物、动作和属性特征的词,组成“主词句”;b.“范畴对应式联结”,即由来自两个不同范畴(词语种类和性质不同)的词相联系,从而组成“电报句”。

  ③语法的获得

  20~30个月是婴儿掌语法的关键期,36个月时,婴儿在口语中已基本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在婴儿学习语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规则扩大化的现象,这与婴儿期思维的自我中心性特点有关。

在职研究生
在线预约试听课
价值399元试听课
每天仅限前20名免费预约领取
*
  • 1分钟前刘同学138****2860已报名
  • 1分钟前董同学186****1187已报名
  • 2分钟前王同学131****2015已报名
  • 2分钟前高同学134****8850已报名
  • 2分钟前张同学133****4652已报名
  • 3分钟前梁同学134****1187已报名
  • 3分钟前李同学135****8607已报名
  • 3分钟前卢同学132****3867已报名
  • 4分钟前杨同学132****5667已报名
  • 4分钟前赵同学150****1120已报名
  • 5分钟前岳同学134****6652已报名

热门课程

MBA提前面试、复试英语指导
MBA提前面试、复试英语指导

情景讲解 系统教学

¥12800

MBA提前面试、复试中文指导
MBA提前面试、复试中文指导

提面、复试一条龙服务

¥8800

管理类联考复试辅导课程
管理类联考复试辅导课程

新手实战 轻松突破盲点

¥6800

考试问答

同等学力申硕靠谱么?看完你就知道

同等学力申硕靠谱么?同等学力申硕肯定很靠谱的,其靠谱的原因在于可以提升综合实力、拿到含金量...

同等学力申硕好吗?好在哪

同等学力申硕好吗?同等学力申硕还是很好的。其好处具体体现在入学门槛低,经济压力小,统考科目...

同等学力申硕只有学位证吗

同等学力申硕不只有学位证,还有结业证。同等学力申硕的学员在申硕前,完成课程学习之后,院校会...

Copyright 1994-2024 北京中知易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在职研究生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56911号-31